在养兰过程中,判断兰花植料是否需要更换是保证兰花健康生长的重要环节。以下是一些简易方法的总结:
- 如果兰花新苗生长缓慢、瘦弱,芦头不饱满,与健康生长状态下的新苗有明显差异,这可能是植料养分不足或物理结构变差导致的。例如,新苗的叶片较窄、短,颜色淡绿甚至发黄,可能意味着植料无法为兰花提供足够的氮、磷、钾等养分,需要考虑更换植料。
颜色变化:叶片颜色暗淡、发黄、干尖或者出现黑斑,可能是植料的酸碱度不适宜、养分缺乏或者透气性差引起的。比如,叶片出现大面积黄斑,可能是植料过碱导致兰花对铁、锰等微量元素吸收不良。
质地变化:健康的兰花叶片厚实、有弹性。如果叶片变薄、变软,可能是植料的保水性或养分供应出现问题。当植料无法保持足够的水分和养分时,叶片会因为缺水缺肥而出现质地变化。
根系颜色和形态:正常兰花根系为白色或淡黄色,粗壮且有弹性。如果根系颜色发褐、变黑,出现干瘪、空根或者腐烂现象,很可能是植料排水性不好或者含有有害病菌。例如,根系呈现黑色且软烂,是典型的根部积水缺氧导致的腐烂,这表明植料需要更换,以改善排水和透气性能。
根系分布:观察根系在植料中的分布情况。如果根系集中在植料表层或者花盆边缘,可能是植料内部板结,根系无法正常生长和伸展,需要更换疏松的植料。
浇水频率增加:当发现需要比以往更频繁地浇水才能保持植料湿润时,可能是植料的保水性变差。例如,原本一周浇一次水即可,现在两三天就需要浇水,这可能是植料中的有机成分分解流失,或者植料结构变松散,导致水分难以被保留,需要考虑更换植料。
浇水频率减少:相反,浇水频率明显降低,且植料长时间保持湿润,可能是植料的排水性出现问题。比如,以前浇水后两三天植料就会变干,现在一周后植料还是湿的,这说明植料可能已经板结,积水会使兰花根系缺氧,需要及时更换。
渗透过快:浇水时,如果水迅速从盆底流出,而植料表面还没有充分湿润,这可能是植料颗粒过大或者过于疏松,水分无法均匀渗透。例如,使用了过多的大颗粒硬植料,如火山石,它们之间的空隙过大,水直接从空隙中流走,没有充分浸湿植料中的其他成分,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调整植料的颗粒大小和比例。
渗透过慢或积水:如果浇水后很长时间水还停留在植料表面,或者植料内部出现积水现象,这表明植料的排水性和透气性差。可能是植料中的细颗粒物质过多,堵塞了排水通道,或者植料本身已经板结,需要更换植料来保证良好的排水和透气性能。
- 有机植料一般1 - 2年左右养分可能逐渐耗尽。如果长期未施肥或施肥后兰花仍生长不良,可能是植料养分不足。例如,植料中的腐叶土颜色变浅,质地变得松散,不再像刚使用时那样肥沃,这可能是有机成分分解殆尽的信号,需要更换植料。
板结现象:用手按压植料,感觉质地变硬,或者发现植料中的颗粒粘结在一起,这是植料板结的表现。例如,原本松散的泥炭土和椰糠混合植料,变得紧实,手指很难插入,这会影响植料的透气性和排水性,需要更换。
颗粒破碎情况:对于硬植料,如火山石、陶粒等,如果发现颗粒出现大量破碎,形成细小的粉末,会影响植料的孔隙结构,导致透气性和排水性变差。当破碎颗粒占总体积的一定比例(如30% - 50%)时,就应该更换植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