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兰花植料搭配中,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误区以及避免的方法:
只注重保水性:有些养兰者为了防止兰花缺水,在植料搭配中大量使用泥炭土、水苔等保水性极强的材料。这样会导致植料积水,透气性严重不足。兰花根系是肉质根,长时间处于积水环境中容易缺氧腐烂。
只强调透气性:相反,若仅考虑透气性,如全部使用火山石、陶粒等硬植料,虽然空气流通良好,但这些材料保水性差,无法为兰花提供足够的水分,兰花根系会因缺水而干瘪,影响兰花的正常生长。
- 要根据兰花品种和养殖环境综合考虑植料的保水性和透气性。例如,对于附生兰如蝴蝶兰,可以适当提高透气性材料(如树皮、植金石)的比例,但也要搭配一定的保水性材料(如水苔),比例可在60%的透气性材料和40%的保水性材料左右。对于地生兰,保水性材料(如腐叶土)和透气性材料(如河沙)可以按照50% - 60%和40% - 50%的比例搭配。
- 不了解兰花品种对酸碱度的要求,随意搭配植料。例如,将喜欢酸性环境的兰花品种(如春兰)种植在碱性植料中,会导致兰花对铁、锰等微量元素吸收困难,出现黄叶、生长迟缓等现象。 - 使用未经过处理的材料,这些材料可能会改变植料的酸碱度。比如,使用未经腐熟的松树皮,在分解过程中可能会释放出碱性物质,影响植料的酸碱度平衡。
- 了解不同兰花品种对酸碱度的适应范围。例如,国兰一般喜欢微酸性至中性的环境(pH值5.5 - 7.0),洋兰中的蝴蝶兰适宜酸性环境(pH值5.0 - 6.0)。在搭配植料时,可以添加一些调节酸碱度的材料,如在偏碱性的植料中添加硫磺粉来降低酸碱度,或者在酸性植料中添加石灰来提高酸碱度。同时,确保使用的植料是经过腐熟或处理的,以避免其在使用过程中改变酸碱度。
养分单一:有些植料搭配中只考虑了物理性能,没有考虑养分的多样性。例如,仅使用珍珠岩和陶粒等无机材料,这些材料几乎没有养分,长期使用会导致兰花缺乏氮、磷、钾等必要的营养元素,生长不良。
养分释放过快或过慢:使用未腐熟的有机植料,会导致养分释放过快,容易造成肥害。相反,一些老化的植料或加工不当的缓释肥,可能会出现养分释放过慢的情况,无法满足兰花生长的需求。
- 合理搭配养分丰富的有机植料(如腐叶土、椰糠)和无机植料(如兰石、火山石)。有机植料可以提供丰富的养分,无机植料则用于调节物理性能。同时,注意有机植料的腐熟程度,尽量使用充分腐熟的材料。对于缓释肥,要选择质量可靠、养分释放规律符合兰花生长需求的产品,或者通过添加适量的有机肥来补充养分。
颗粒大小不合适:如果植料颗粒过大,如全部使用直径超过3厘米的块状树皮,植料之间的空隙过大,兰花根系难以附着,而且浇水后水分容易快速流失,无法被根系充分吸收。相反,若颗粒过小,如使用过细的泥炭土粉末,会导致植料过于紧实,透气性和排水性差。
形状不合理:只使用圆滑的颗粒植料(如球形陶粒),可能会使植料之间的摩擦力过小,无法很好地固定兰花根系。
- 根据兰花根系的大小和生长特点选择合适的颗粒大小。一般来说,对于成年兰花,植料颗粒大小可以在0.5 - 2厘米之间;对于幼苗,颗粒大小可以在0.3 - 0.8厘米之间。同时,混合使用不同形状的植料,如将块状树皮和颗粒状的植金石搭配使用,增加植料之间的摩擦力和根系的附着点,为兰花根系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