兰花花苞掉落的原因及预防方法,保住你的兰花花苞

作者:cambrain     发布时间:2025-01-15     点击数:0    

兰花花苞掉落是让很多兰友头疼的问题,这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及相应的预防方法:

一、环境因素

1.温度变化过大

原因:兰花对温度比较敏感。如果环境温度骤升或骤降,花苞可能会因为无法适应这种剧烈变化而掉落。例如,在冬季,将兰花从温暖的室内突然移到寒冷的室外,或者在夏季,从凉爽的室内移到高温的户外,都可能导致这种情况。

预防方法:尽量保持兰花生长环境温度的相对稳定。在季节交替或气温波动较大时,注意为兰花提供适宜的温度环境。如果需要移动兰花,要让它有一个逐渐适应新温度的过程,比如先在过渡性的环境放置一段时间。对于一些不耐寒的兰花品种,如蝴蝶兰,冬季室内温度最好保持在15 - 20℃左右;而对于春兰等相对耐寒的品种,冬季温度也尽量不要低于0℃。

2.光照不适

原因:光照过强或不足都可能引起花苞掉落。光照过强会使花苞受到灼伤,而光照不足则无法满足花苞生长所需的能量,导致发育不良而掉落。例如,将兰花长时间放在强光直射的地方,尤其是在夏季的烈日下,花苞很容易被晒伤;相反,若长期将兰花放在阴暗的角落,花苞可能会因为缺乏光合作用而枯萎掉落。

预防方法:根据兰花品种提供合适的光照条件。一般来说,兰花喜欢散射光。在春季和秋季,可以让兰花接受适当的阳光照射,但要避免中午的强光。在夏季,要为兰花遮荫,可使用遮阳网,遮光率根据品种而定,如墨兰等喜阴品种,遮光率可在70% - 80%左右;在冬季,光照相对较弱,可以将兰花放在室内阳光充足的地方,如朝南的窗台附近,但也要注意避免温度过高。

3.湿度问题

原因: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花苞的生长。湿度过高可能会导致花苞感染病菌,引发病害,如炭疽病、白粉病等,从而使花苞掉落;湿度过低,花苞可能会因为水分不足而干枯掉落。

预防方法:保持适宜的空气湿度,一般在60% - 80%之间。在干燥的环境中,可以通过向周围环境喷水、使用加湿器等方式增加湿度;在湿度较高的环境下,要加强通风,降低湿度。例如,在室内种植兰花,可以在花盆底部放置一个托盘,托盘里放一些水和石子,将花盆放在石子上,通过水分蒸发来增加空气湿度;同时,每天适当开窗通风,或者使用风扇辅助通风。

二、浇水和施肥问题

1.浇水不当

原因:浇水过多或过少都可能导致花苞掉落。浇水过多会使植料积水,根系缺氧,影响植株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,进而导致花苞掉落;浇水过少,植株缺水,花苞也会因为水分供应不足而枯萎掉落。

预防方法:掌握正确的浇水方法,遵循“见干见湿”的原则。不同季节浇水频率不同,在春季和秋季,一般每隔2 - 3天浇一次水;夏季气温高,水分蒸发快,每天浇一次水,但要避免在中午高温时浇水;冬季温度低,植株生长缓慢,每7 - 10天浇一次水。浇水时要浇透,让水充分渗透到植料中,但也要注意排水良好,避免积水。

2.施肥问题

原因:施肥过多或不足都会对花苞产生不良影响。施肥过多会烧伤根系,导致植株无法正常吸收养分,花苞因营养不良而掉落;施肥不足,植株缺乏必要的养分,花苞生长发育受限,也容易掉落。

预防方法:合理施肥是关键。在花苞形成前,要适当增加磷、钾肥的施用,如使用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叶面喷施,稀释成0.2% - 0.3%的浓度,每1 - 2周喷一次,促进花苞的形成和发育。在施肥过程中,要注意薄肥勤施,避免使用浓肥。同时,在花苞已经形成后,要适当减少施肥频率和浓度,以免对花苞造成伤害。

三、病虫害因素

1.病害

原因:兰花感染病害,如根腐病、炭疽病、白粉病等,会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,导致花苞掉落。例如,根腐病会使根系腐烂,无法正常吸收水分和养分,从而使花苞得不到足够的供应而掉落;炭疽病会在叶片和花苞上形成病斑,严重时会导致花苞枯萎掉落。

预防方法:保持兰花生长环境的清洁和通风良好,定期检查兰花的叶片、茎部和花苞,及时发现病害迹象。一旦发现病害,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防治。对于炭疽病,可以使用70%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 - 1000倍液进行喷雾;对于白粉病,可使用15%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 - 1500倍液进行喷雾。同时,要注意隔离病株,防止病害传播。

2.虫害

原因:害虫如介壳虫、蓟马、红蜘蛛等会吸食兰花的汁液,导致植株生长不良,花苞掉落。例如,介壳虫会附着在兰花的叶片、茎部和花苞上,吸食汁液,使花苞营养流失,逐渐枯萎掉落;蓟马会锉吸兰花的汁液,使花苞表面出现斑点,影响花苞的正常发育。

预防方法:定期检查兰花,及时发现并清除害虫。对于少量的介壳虫,可以用牙签或软毛刷轻轻刮除;对于蓟马,可以悬挂蓝色粘虫板诱捕;对于红蜘蛛,可以使用1.8%阿维菌素乳油2000 - 3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。在防治害虫时,要注意将兰花的叶片正反两面和花苞都喷到,以确保防治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