叶片症状
初期表现:发病初期,兰花叶片上会出现水渍状的淡褐色小斑点。这些斑点通常较小,直径大约在1 - 3毫米左右,形状不规则。随着病情的发展,斑点会逐渐扩大,颜色也会加深,变为深褐色至黑褐色。
中期变化:病斑继续扩展后,叶片组织开始变软、腐烂。在潮湿的环境下,病斑表面会出现白色的菌丝体,这是菌核病病原菌的菌丝。菌丝会逐渐交织在一起,形成类似于棉絮状的物质。
后期情况:病情严重时,叶片会大面积腐烂,最终导致叶片枯萎、脱落。如果多个叶片受到感染,会严重影响兰花的光合作用,使植株生长衰弱。
茎部和假鳞茎症状
初期表现:在茎部和假鳞茎发病初期,会出现褐色的小斑点,斑点稍凹陷。这些部位的病斑扩展速度可能比叶片更快,因为茎和假鳞茎是兰花养分和水分运输的重要部位。
中期变化:随着病情发展,病斑会逐渐扩大,环绕茎部或假鳞茎。受病部位的组织会变得松软,颜色变为黑褐色。在病斑处会产生大量的白色菌丝,随后菌丝会形成黑色的菌核。菌核大小不一,小的如米粒,大的可达数毫米。
后期情况:当菌核病严重侵害茎部和假鳞茎时,会导致植株的养分和水分运输受阻,使整个植株枯萎死亡。
预防用药
多菌灵:多菌灵是一种广谱性杀菌剂,对菌核病有较好的预防效果。在兰花生长季节,特别是在高湿度和温度适宜菌核病发生的季节(如春季和秋季),将多菌灵配制成500 - 800倍液进行喷雾。重点喷在叶片的正反两面、茎部和假鳞茎周围。可以每隔7 - 10天喷一次,连续喷3 - 4次,能有效降低菌核病的发病几率。
百菌清:百菌清也是常用的预防药剂。它能在兰花表面形成保护膜,抑制病原菌的生长。使用时,将百菌清稀释成600 - 800倍液,对兰花进行全面喷雾。在种植兰花的环境湿度较大时,如雨季,每月喷1 - 2次,可以预防菌核病的发生。
治疗用药
甲基托布津(甲基硫菌灵):当发现兰花出现菌核病症状时,甲基托布津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药物。把甲基托布津稀释成400 - 600倍液,对发病的兰花进行全面喷雾,重点是发病部位及其周围的健康组织。每次喷雾间隔4 - 6天,连续喷雾3 - 4次。对于病情较重的植株,可以适当增加喷雾浓度,但要注意避免药害。
异菌脲:异菌脲是一种高效的杀菌剂,对菌核病病原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。使用时,将异菌脲配制成1000 - 1500倍液,对发病部位进行喷雾。让药液充分覆盖病斑和周围可能感染的区域,包括叶片、茎部和假鳞茎。每隔7 - 10天喷一次,连续喷3 - 4次,可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。
腐霉利:腐霉利对菌核病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。将腐霉利配制成800 - 1000倍液,对发病的兰花进行喷雾。喷雾时要仔细,确保药液能够覆盖所有的病斑和可能被感染的部位。每隔7 - 10天喷一次,连续喷3 - 4次,能够抑制病原菌的繁殖,减轻病害症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