兰花茎腐病的防治方法:发病特征与防治用药

作者:cambrain     发布时间:2025-01-14     点击数:0    

1.兰花茎腐病发病特征

茎部症状

初期表现:兰花茎腐病主要危害兰花的假鳞茎和茎基部。发病初期,在假鳞茎或茎基部的表面会出现水渍状的小斑点,这些斑点颜色通常为褐色或黑褐色。斑点大小不一,初期可能只有几毫米,且不太容易被察觉。此时,用手触摸病部,能感觉到轻微的软腐现象。

中期发展:随着病情的发展,水渍状斑点会迅速扩大,并且颜色会变得更深。病斑会逐渐向内部组织侵蚀,导致假鳞茎或茎基部的组织变软、腐烂。在这个阶段,病斑周围可能会出现一圈淡黄色或褐色的晕圈。如果将植株轻轻拔起,会发现病部的表皮很容易剥落,内部呈现出软烂的状态。

后期情况:在病情严重时,假鳞茎或茎基部会完全腐烂,导致植株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失去联系。地上部分的叶片会逐渐发黄、枯萎,最后整株兰花死亡。由于茎腐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,它会通过土壤、浇水等途径传播到其他健康的植株上。

根部症状(关联):在茎腐病的发展过程中,根部也会受到影响。由于茎部腐烂,影响了植株对水分和养分的传输,根部会因为得不到足够的供给而逐渐枯萎、腐烂。根部腐烂的症状表现为根系颜色变深,呈褐色或黑色,根的表皮容易脱落,内部组织变软、坏死。

2.防治用药

预防用药

多菌灵:这是一种广谱性的杀菌剂,对茎腐病病原菌有很好的预防作用。在兰花种植前,可以将多菌灵配制成600 - 1000倍液,对兰花的假鳞茎和根系进行浸泡处理,浸泡时间约15 - 30分钟,然后晾干后再种植。在日常养护中,也可以每隔1 - 2个月用多菌灵溶液(800 - 1000倍液)对兰花植株进行喷雾,重点喷在茎部和假鳞茎周围,能够在植株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,阻止病原菌的侵入。

甲基托布津(甲基硫菌灵):甲基托布津也是一种常用的预防茎腐病的药物。它可以干扰病原菌的细胞有丝分裂,从而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。使用时,将甲基托布津稀释成500 - 800倍液,对兰花进行灌根或喷雾。在兰花的生长季节,每月进行一次灌根或喷雾,可以有效降低茎腐病的发病几率。

治疗用药

恶霉灵:恶霉灵是一种内吸性杀菌剂,对于已经感染茎腐病的兰花有较好的治疗效果。它能够被兰花植株吸收,并在植物体内传导,抑制病原菌的生长。将恶霉灵配制成1000 - 1500倍液,对发病部位进行重点喷雾,同时对周围的健康植株也要进行喷雾预防。对于病情较重的植株,可以用稀释后的药液进行灌根,每株灌药量根据植株大小而定,一般为100 - 200毫升。每隔5 - 7天使用一次,连续使用3 - 4次,可以有效控制茎腐病的蔓延。

苯醚甲环唑:苯醚甲环唑是一种三唑类杀菌剂,它可以抑制病原菌的麦角甾醇合成,从而破坏病原菌的细胞膜结构。对于兰花茎腐病,将苯醚甲环唑配制成1000 - 1500倍液进行喷雾。在喷雾过程中,要确保药液能够覆盖病斑及其周围的健康组织。每隔7 - 10天喷一次,连续喷3 - 4次,可以减轻茎腐病症状。同时,苯醚甲环唑还可以与其他杀菌剂(如恶霉灵)联合使用,增强治疗效果。

噻菌铜:噻菌铜是一种有机铜杀菌剂,具有内吸治疗作用。使用时,将噻菌铜配制成1000 - 1500倍液,对发病的兰花进行喷雾和灌根相结合的方式。先对发病部位进行喷雾,使药液充分覆盖病斑,然后用稀释后的药液灌根,每株灌药量根据植株大小而定,一般为100 - 200毫升。每隔4 - 6天使用一次,连续使用3 - 4次,可以有效治疗茎腐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