叶片症状
初期表现:锈病主要侵害兰花的叶片。发病初期,在叶片表面会出现淡黄色或橙黄色的小斑点,这些斑点微微隆起,形状不规则,大小约为针头至米粒大小。此时,叶片的其他部分看起来仍比较正常,不太容易引起注意。
中期症状:随着病情的发展,小斑点会逐渐扩大并融合,形成较大的疱状病斑。病斑的颜色会逐渐加深,变为橙红色或锈褐色,看上去像是叶片表面被铁锈覆盖,这也是锈病名称的由来。病斑周围的叶片组织可能会出现淡黄色的晕圈,并且叶片开始变形,出现扭曲、卷曲的现象。
后期阶段:在严重的情况下,病斑会布满整个叶片,导致叶片枯萎、坏死。坏死的叶片部分会变干、变脆,容易折断。如果不及时防治,锈病会从一片叶子蔓延到其他叶子,最终影响整个植株的生长和观赏价值。
其他部位症状
除了叶片,在兰花的叶柄、花茎等部位也可能出现锈病症状。在这些部位,会出现类似叶片上的病斑,颜色为橙红色或锈褐色,并且会导致这些部位的组织肿胀、变形,影响兰花的正常生长和开花。如果花茎受到严重感染,花朵可能无法正常开放,或者开放后花瓣也会出现病变,如出现斑点、枯萎等现象。
预防为主的药剂
波尔多液:这是一种常用的保护性杀菌剂,主要成分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钙。它可以在兰花的叶片和其他部位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,阻止锈病病原菌的侵入。一般使用1:1:100(硫酸铜:氢氧化钙:水)的波尔多液溶液进行喷雾防治。在发病季节来临之前或者兰花未发病时,每隔1 - 2周喷一次,可以有效预防锈病的发生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波尔多液不能与含有金属离子的农药混合使用,且在高温强光下使用可能会对兰花造成药害。
代森锰锌:这是一种有机硫代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,它能够抑制锈病病原菌的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。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与病原菌细胞中的酶结合,破坏酶的活性,从而起到杀菌作用。使用时,将代森锰锌配制成500 - 700倍液进行喷雾,重点喷在叶片的正反两面以及其他容易发病的部位,如叶柄和花茎。在锈病高发季节,每隔7 - 10天喷一次,可以降低锈病的发病几率。
发病后的治疗药剂
粉锈宁(三唑酮):这是一种高效、低毒、内吸性强的杀菌剂,对锈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。它可以被兰花吸收,并在植物体内传导,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。使用时,将粉锈宁稀释成1000 - 1500倍液,对兰花进行喷雾,要确保叶片正反两面和其他发病部位都能均匀喷到药液。每隔5 - 7天喷一次,连续喷3 - 4次,可以有效控制锈病的发展。不过,长期使用粉锈宁可能会导致病原菌产生抗药性,所以可以与其他杀菌剂交替使用。
戊唑醇:这是一种三唑类杀菌剂,它能够抑制病原菌的麦角甾醇合成,从而破坏病原菌的细胞膜结构,达到杀菌的目的。对于兰花锈病,将戊唑醇配制成1000 - 1500倍液进行喷雾,重点喷在发病部位。每隔7 - 10天喷一次,连续喷3 - 4次。戊唑醇的杀菌效果较好,但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浓度,避免对兰花生长产生不良影响。
腈菌唑:这也是一种三唑类杀菌剂,对锈病病原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。使用时,将腈菌唑稀释成1500 - 2000倍液,对兰花进行喷雾。它可以有效地控制锈病的蔓延,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受感染叶片的健康。在喷雾时,要注意全面覆盖发病部位,同时避免在高温强光时使用,以免对兰花造成药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