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兰老八种之集圆,五瓣分窠株形挺秀,流传百年底蕴深厚

作者:cambrain     发布时间:2025-04-04     点击数:0    

集圆:百年兰魂的风雅独白

春日的兰圃里,集圆总在新绿初绽时悄然舒展。这株被文人雅士誉为"春兰老八种"之一的名品,自清代光绪年间初现于世,便以"五瓣分窠,株形挺秀"的卓然姿态,在百年时光里书写着中国兰文化的典雅篇章。它的别名"老十圆",暗合花瓣圆润之妙,更似一位穿越岁月的君子,将东方美学的含蓄与精致融入每一片舒展的兰叶。 初见集圆,最动人的是那五瓣分窠的花姿。萼片短圆而略宽,端缘微卷如美人初妆,两侧萼平伸舒展,似君子广袖临风;花瓣肉质饱满,内捧如璧,含蓄地守护着蕊柱,既不张扬又不怯懦,恰合"分窠合蕊"的传统审美。花色淡绿中泛着清透的白光,细蕊顶端一点嫩黄,如墨笔点染的画眼,让整朵花瞬间有了顾盼生情的灵动感。花茎细长却刚劲,高出叶面寸许,绽放时微微侧向一方,既不孤高自赏,亦不卑躬屈膝,恰是中国文人追求的"中庸之美"。 再观其株形,叶片细长而坚韧,呈弧形舒展,新叶墨绿透亮,老叶则泛着经年的苍润。每丛兰叶高低错落,却又秩序井然,仿佛天然懂得"群居不倚,独立不惧"的处世哲学。若逢细雨初霁,水珠滚落叶尖,叶片轻轻颤动,便见光影在叶面上游走,连那叶梢的细微弧度,都像是匠人精心设计的留白,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。这种"挺秀而不孤傲,端雅而不刻板"的气韵,正是集圆区别于其他兰种的独特魅力。 追溯集圆的流传脉络,总能在泛黄的古籍中寻到踪迹。清代浙江文人许霁楼在《兰蕙同心录》中曾细致描绘:"集圆,五瓣分窠,宽圆短脚,蚌壳捧,刘海舌,花平肩。"寥寥数语,便将其形神定格在兰史之中。此后百年,它穿越战乱与和平,在爱兰人的手中辗转传承,每一次分株、每一次绽放,都是一次文化基因的悄然延续。旧时文人多将集圆置于书斋案头,晨起观其带露,夜读伴其幽香,在兰影摇曳中寻求心灵的慰藉与精神的共鸣。它不仅是一株草木,更是文人群体审美理想的具象化,承载着中国传统美学中"以形写神,以物喻人"的深层意涵。 百年后的今天,集圆依然在兰圃中静静绽放。它没有现代杂交品种的艳丽色彩,亦无新奇花型的夺人眼球,却以一种近乎固执的姿态,守护着传统春兰的典雅范式。当我们凝视这株历经岁月洗礼的名兰,看到的不仅是五瓣分窠的优美姿态,更是中国人在草木中寄寓的精神追求——那是对"中和之美"的不懈追寻,是对"历久弥新"的文化自信,更是对"草木有本心,何求美人折"的品格坚守。 暮春时节,集圆的花期渐尽,细茎上的花朵却依然保持着初绽时的端庄。花瓣虽微微蜷曲,却无凋零之态,仿佛在以最后的姿态诉说着百年风雅。或许,真正的经典从来不需要刻意的宣扬,就像集圆,在时光的长河里,早已将自己酿成一首无声的诗,让每一个懂得欣赏的人,都能在其株形花姿间,读到中国兰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永恒魅力。